山东蒙阴县姚姓的起源和历史是什么
2024-10-04 00:03:32
姚姓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,目前人口数量约500余万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3%左右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东蒙阴县姚姓的起源和历史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
山东蒙阴县姚姓的起源和历史
姚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:起源一:出自妫姓,为舜的后裔。帝舜是颛顼的后代,因生在姚墟,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,称姚氏;起源二:出白子姓。据《路史)中记载春秋时期有姚国,是商族的后代,后世子孙以国为氏,称姚氏。起源三:出自他族改姓。《晋书》中记载,西晋末年,有羌族首领姚弋仲,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,自称虞舜之后,故改为姚姓。
出自妫姓,为舜的后裔。相传,帝舜是颛顼的后代,因生在姚墟,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,称姚氏。又因后来居住在妫汭河边,其子孙又有以妫为姓的。周武王克商建周后,追封前代圣人的后裔,遂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,称陈侯。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,其后代子孙以其谥号为氏,即胡氏。亦有以国为民,称陈氏。传至敬仲时,因在齐国做官,遂为田氏,到了王莽新政的时候,封田丰为代睦候,其子为避乱迁居改回妫姓。其五代孙敷,复为姚姓。
出自他族改姓。《晋书》中记载,西晋末年,有羌族首领姚弋仲,本是汉代西羌烧当氏的后人,自称虞舜之后,故改为姚姓。另有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,属于汉化改姓姚氏。另外,蒙古族努克楚德氏,在明朝时期即改为汉姓姚氏。
姚姓的得姓始祖
虞舜,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,历来被列入“五帝”之中,奉为
华夏至圣。传其称号为有虞氏,姓姚,名重华,字都君,谥曰“舜”。因国名“虞”,故又称虞舜。东夷之人,生于诸冯(今属山东诸城)。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,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。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、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,屡经磨难,仍和善相对,孝敬父母,爱护异母弟弟象,故深得百姓赞誉。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,渔猎于雷泽(今属山东菏泽),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,在寿丘(今山东曲阜)制作日用杂品,在顿丘(今河南浚县)、负夏(今山东兖州)一带经商做生意。因品德高尚,在民间威望大。
姚姓的迁徙传播
姚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姓氏群体,
先秦时期,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、山东地区[3]。秦汉两晋时,姚姓正支迁吴兴郡,其余迁到北方各地、东南各省,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,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,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。唐朝的两次南下移民东南,姚姓开始进入福建和广东。明初姚姓进入台湾。
宋朝时期,姚姓大约有32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41%,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。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,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、浙江、陕西、江苏,这四省姚姓大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60%,其次分布于四川、山西、广西、安徽、河南、江西六省。当时的河北、江浙、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。
明朝时期,姚姓大约有56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62%,为明朝第33大姓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、江苏,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8%,其次分布于广东、江西、安徽、山西四省。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,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3%。宋元明期间600余年,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。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,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。
姚姓的郡望堂号
郡望
吴兴郡
周朝置县,秦汉设吴兴郡,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(丙戌,公元266年)置郡,治所在乌程(今浙江吴兴),其辖地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。东晋朝义熙初年(乙巳,公元405年)移至吴兴(今浙江吴兴),当时辖地在今浙江临安市、湖州市、余姚市、杭州市、德清县、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。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举家定居吴兴,隋朝仁寿2年(壬戌,公元602年)因濒太湖改名湖州。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。姚氏成为吴兴大族、望族,吴兴成为姚氏郡望,姚氏成为吴兴郡姓。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。福州闽东地区姚氏,都是吴兴姚氏分支。所以,族谱、楹联都标明吴兴望族、吴兴衍派、吴兴郡姓。
南安郡
西汉时期置县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)。东汉朝中平五年(戊辰,公元188年)分汉阳郡再置郡,治所亦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),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、武山县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(公元502~519年)亦置南安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,为全省三郡之一,辖兴、泉、漳三地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改郡为县。
堂号
三畏堂: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
历山堂: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。
堂山堂
耕历堂: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。
潮山堂:长乐
穹窿堂:宁德
中山堂:闽侯
天马堂:屏南
隆山堂:福安
中沁堂:莆田
罗山堂:晋江
仙源堂:黄柏
南溪堂:浦城
圣仁堂: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。
求正堂:以舜帝至圣至仁至善至孝至义为正而谓名号。
仁圣堂
存仁堂
南安堂:以望立堂。
世德堂
吴兴堂:以望立堂。
藻镱堂
谐孝堂
承德堂
重华堂
上郡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