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駮字拼音 bó駮字五行 水
-
駮字部首駮字繁体 駮
-
駮字简体笔画 16駮字繁体笔画 16駮字康熙笔画 16
-
駮字结构 左右结构
駮字的基本解释
駮 bó 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。 古同“驳”。
駮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bó]
[《廣韻》北角切,入覺,幫。]
“驳1”的繁体字。亦作“駮1”。
(1)马毛色不纯。亦指毛色不纯的马。
(2)借指毛色不纯的牛。
(3)色彩错杂。
(4)混杂不精纯。
(5)辩正是非;驳斥。
(6)相异;相背。
(7)文体名。驳议。奏议之一种。
(8)文体名。驳论,一般的辩正是非的论著。
(9)指偏于一面。
(10)用船转载搬运。
(11)小船;驳船。
(12)方言。拨,掉转。参见“駁回”。
(13)方言。把岸堤向外扩展。
(14)树木名。赤李。
(15)树木名。指驳马。即梓榆。
(16)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。
(17)用同“剥”。剥蚀。参见“駁炙”。
駮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亥集上】【馬字部】 駮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1438第09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北角切,𠀤音剝。【山海經】中曲山有獸,如馬而身黑,二尾一角,虎牙爪,音如鼓,名曰駮,食虎豹,可以禦兵。【正字通】此獸之別一種,非馬族也。【詩·秦風】隰有六駮。【傳】駮如馬。【疏】陸機云:駮馬,梓楡也。其樹皮靑白駮犖,遙視似駮馬,故謂之駮馬。下章云:山有苞棣,隰有樹檖,皆山隰之木相配,不宜云獸。 又國名。四裔駮馬地近北海,唐永𡽪中,遣使朝賀。 又秦叔寶有乗馬名忽雷駮。 又朝廷章奏不合事理,別議改正曰駮。【前漢·𠛬法志】文書盈於几閣,典者不能遍睹,是以郡國承用者駮。【註】不曉其指,用意不同也。【王球貽謀錄】給事中掌封駮司,不可一日無。淳化四年,太宗推考,廢職始於唐末,乃命魏庠柴成務,同知給事中。未幾,隷銀臺通進司,爲封駮司。眞宗咸平四年,吏部侍郞知封駮事,陳恕乞鑄印,命取門下印用之,因改名爲門下封駮司。 又【正字通】論列是非,亦謂之駮。如柳宗元駮復讎議,夏侯銛駮安定公主合葬議,是也。○按駮與駁同,《九經字樣》泥《說文》,分駁、駮爲二者,非。
駮字取名忌讳
1、駮字五行属性为水,根据五行水克火的原理,駮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火的字取名;
2、駮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o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駮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駮字,晚辈忌讳用駮字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