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邹姓来源与由来介绍
2024-10-04 00:01:38
邹姓,中华姓氏之一,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位,源流有多处,有一支源于姚姓,姚姓之邹:舜帝姚姓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邹姓来源与由来介绍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
邹姓来源与由来介绍
源流一
源于姚姓,姚姓之邹:舜帝,姚姓。舜擅长占卜预测,亦称姚舜。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东的濮城镇。 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,是最早的邹国。 参见舜文化,虞舜文化 。明朝姓名名典《姓觽》:邹国,舜后,姚姓。 是殷(商朝)的诸侯国,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 东南的古邹城。 春秋初,邹国为曹姓邹人所夺,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, 后为齐国所灭, 子孙以国为氏,称邹姓,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,是最早的邹姓。
源流二
源于姬姓,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西周初年,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挟建立了邹国,又称邹娄国,初建都于邹(今山东曲阜陬村),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(今山东邹县纪王城)。邹娄国势小力单,后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,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,周烈王姬喜七年~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(公元前369~前340年间),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,即邹、小邹二国,掳走“二邹”的国君臣民,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,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,并在其地以邹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邹城(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)。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,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,称邹氏,世代相传至今,与廖氏、朱氏同宗同源,是为荆州邹氏。
源流三
源于子姓,出自多部”邹氏宗谱“”邹氏源于轩辕,舜赐子姓于契,受封于商“,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,属于以居邑名为氏。据《史记·殷本纪》及《元和姓纂》所载,西周初年,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,约前1046年把商丘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长微子启,建立宋国,都于商丘(今河南商丘)。此源流早于曹侠后裔数百年,为主要来源,约占邹姓百分之七十以上。
源流四
源于满族,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满清入关,把邹城邹姓大户人家杀尽,占地把族人改成汉姓,同时贬低邹国把所有历史书纂改为侏国。据史籍《八旗通志·列女传》记载:满族邹佳氏,亦称组佳氏,满语为Joogiya Hala,世居铁岭(今辽宁铁岭),属于满族老姓之一。
清朝中叶以后,多冠汉姓为邹氏、组氏、铁氏等。
邹姓迁徙分布
邹氏是多源流姓氏,可考证的主要2个来源。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排第六十位,属于大姓系列,人口约450万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45%左右。邹姓的发祥地应以今山东邹城为主源。
先秦时期,邹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地区。秦汉以后,邹姓很快迁到河南,湖北地区。
三国两晋时,邹姓已挺进到陕西,南下渡长江入湖南、浙江、江西、安徽等地区。
魏晋南北朝时,北方烽火连天,称盛于古时范阳一带的邹姓,首当其冲身受其害,他们也同北方其他士族一起,避祸南迁于江、浙一带,后又散居于闽粤一带。
唐朝时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,邹姓主体移入了江南,福建、广东等地的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。
南宋时,邹应龙自泰宁迁居长汀上堡乡,其子殿八郎,移居清溪(今福建省安溪)社蕉坑。殿八郎生五子,散居闽粤各处,次子邹德宏,迁至广东长乐(今五华县)象岭开基,子孙居华阳、玉磨两乡,并有迁居广东之梅州、揭阳、广西之平乐者。
宋代以后,今福建之泰宁,邹姓更是族大人众,是当地名望地位较高的家族。此际,邹姓在南方各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,已广泛分布于今江西、江苏、福建、浙江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明初洪武年间,邹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明清之际,邹姓已广播于江南广大地区,并有闽粤之邹姓渡海赴台,进而飘洋过海,远播海外者。清朝初期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。
如今,邹姓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,尤以四川、江西、山东、湖北、浙江、福建等省多此姓,六省邹姓约占全国汉族邹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。
邹姓的郡望
邹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,主要郡望有:
范阳:秦皇赵政二十一年(公元前226年)初设范阳县,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(范水: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),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,治所在固城(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)。从范阳迁出的族人,一般姓氏前会加范阳两字以念先祖故地。
太原郡:秦汉置太原郡,治所在晋阳,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。隋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中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太原市)。以后宋、金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。
广陵郡:秦置广陵县。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,治所在广陵。东汉改为郡,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一带。隋改江阳,治今江苏省扬州。南唐恢复广陵原名。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并入江都。
南阳郡: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。鲁南阳指泰山以南、汶水以北地。晋南阳指太行以南、黄河以北地,战国为魏南阳,一部分属韩(按公元前263年,秦白起攻韩取南阳,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)。伏牛山以南、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,分属韩楚。②秦以宛为治所,置南阳郡。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(今河南省邓州)为治所。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,即汉宛县、今南阳市。
渤海郡: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,先称振国(震国)。西汉置渤海郡,在今天河北省,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。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、忽汗州都督,遂名渤海。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,公元926年,为契丹所灭。
丹阳郡:①古楚国原在丹阳,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。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省枝江西,仍名其地为丹阳。②丹阳(杨)县,秦置,在今安徽省当涂东北,唐并入当涂。③汉置丹阳(杨)郡,治宛陵(今安徽省宣城),三国吴移治建业(今江苏省南京),隋灭陈后废。炀帝又以蒋州(今南京)为丹阳郡。
邹姓的堂号
范阳堂:秦汉时期,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省境内迁至范阳(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),西汉邹仲俊后发展成为望族,所以邹氏人以“范阳”为堂号。以邑为氏及以国为氏邹姓的总堂号为范阳堂。
东鲁堂:据邹氏宗谱记载:汉武帝时,仲俊公为上谷守,元光六年(前129)与大将军卫青大破匈奴于涿鹿城,晋秩赐封东鲁侯,东鲁是邹氏仲俊的封地,东鲁堂因此而得名。
碣石堂:战国时期的邹衍,深通阴阳、盛衰、兴亡之道。燕昭王招贤,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。
讽谏堂:战国时期的邹忌,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,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。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,下令: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。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,两个月以后,提意见的人很少了,三个月以后,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,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。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,改正了自己的错误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。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。所以邹氏又称“讽谏堂”。中华邹氏族谱(3张)
南阳堂:2013年湖南新化敦睦堂、睦亲堂合修宗祠,因都是33世祖邹湛(字闰甫,南阳新野人,大学博士,晋国子监祭酒,称南阳杰人)的后代,定名为“中华邹氏新化南阳堂“。
南谷堂:南宋邹应龙后人修建。
此外,邹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回春堂”、“古经堂”、”三古堂“、“敦睦堂”、“睦亲堂"、’承启堂”、”序伦堂、”太和堂“、”显忠堂”、“中和堂”、“敦本堂”、“元恺堂”、“晋德堂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