詘的意思及取名寓意

  • 詘字拼音
    詘字五行
  • 詘字部首
    詘字繁体
  • 詘字简体笔画 12
    詘字繁体笔画 12
    詘字康熙笔画 12
  • 詘字结构 左右结构

詘字的基本解释

詘 qū 见“诎”。

詘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
[①][qū]

[《廣韻》區勿切,入物,溪。]

“倔3”的被通假字。“诎1”的繁体字。

(1)卷曲;弯曲。

(2)折服;屈服。

(3)冤枉;委屈。

(4)受压抑。

(5)卑屈恭敬貌。

(6)言语钝拙。

(7)穷尽。

(8)特指力穷。

(9)短缩;缺少。

(10)声音戛然而止貌。

(11)副词。反而。

(12)姓。汉代有诎强。见《万姓统谱·勿韵》。

[②][chù]

[《集韻》勑律切,入術,徹。]

“诎2”的繁体字。通“黜1”。

贬黜,贬退。

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詘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155第13【唐韻】區勿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曲勿切,𠀤音屈。【說文】詰詘也。一曰屈襞。【禮·喪大記】凡𨻰衣不詘。【註】謂舒而不卷也。【楚辭·九思】思哽饐兮詰詘。 又【博雅】曲也,折也。【玉篇】枉曲也。【禮·樂記】習其俯仰詘伸。【史記·管晏列傳】君子詘於不知己,而信於知己者。【前漢·孫寶傳】道不可詘,身詘何傷。 又【廣韻】辭塞也。【戰國策】於是魏王聽此言也,甚詘。 又【類篇】充詘,喜失節貌。【禮·儒行】不充詘于富貴。 又姓。漢有詘強。見【印藪】。 又【韻會】通作屈。【荀子·勸學篇】若挈裘領,詘五指而頓之。【註】詘與屈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𠀤渠勿切,音掘。與充詘義同。 又絕止貌。【禮·聘義】叩之,其聲淸𧻗以長,其終詘然樂也。 又【正韻】盡也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徼𧮭受詘。【師古註】言獸有力盡者,受而有之。 又【集韻】敕律切,音怵。與黜同。【戰國策】彼公仲者,秦勢能詘之。【註】詘,貶下也。 又【集韻】通作絀。【禮·射義】進爵絀地。【註】《內則》以前作絀,《明堂位》以後作詘。 又【集韻】或作出。【左傳·襄三十年】譆譆出出。【周禮·秋官·庭氏鄭註】引作詘詘。劉昌宗音出。本亦作出。 又【集韻】奴骨切,嫩入聲。與訥同。詳訥字註。 又【說文】或作誳。【長箋】作誳。

詘字取名忌讳

1、詘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詘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
2、詘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
3、詘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詘字,晚辈忌讳用詘字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