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姓起源和历史简介_卢姓迁徙分布
2024-10-03 23:56:35
人有各种关系,而血缘是一种特殊的关系,从姓氏角度来看,卢姓的由来是什么?字辈排行如何?每个姓氏都有历史的由来,都是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文化演变,而衍生出来的,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,想要知道自己的姓氏由来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卢姓起源和历史简介,一起来看看吧。
卢姓起源和历史简介
1、出自姜姓,为炎帝(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。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。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--四岳,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,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,灭了商朝)神农氏之后裔。西周时,有炎帝的后裔姜姓,字子牙的,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,被周公(周武王之弟)封于齐,有太公之称,俗称姜太公,名尚。
2、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。据《通志。氏族略》所载,以卢蒲为姓的一支,出自姜姓,是传自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,到后来,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。南北朝时,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有代北(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)复姓吐伏卢氏、伏卢氏、卢浦氏、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。
3、出自他姓赐卢氏。隋炀帝时,河间人章仇(复姓)太翼,善天文,赐姓卢氏。
4、出自他姓改卢姓。如范阳有雷氏,以卢氏为著,又以雷、卢音相近,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。还有,唐时,三原(今属陕西)有闾氏,讹为卢氏。
5、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“莫芦”的,后来改为姓“芦”,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,归于卢姓。又有少数民族姓“吐伏卢”、“豆卢”或“奚什卢”的,也改为姓卢。
6、春秋时代的庐子国,有人以“庐”为姓,后则改为卢。
卢姓
迁徙分布先秦时期,卢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东、湖北、河北地区。秦汉时期,卢姓在北方地区发展很快,南北朝时河北定州的范阳卢氏成为四海大姓。唐朝时中原的卢姓也随两次南下移民进入福建地区。宋朝时期,越南的蛮卢开始大批进入广东,到明朝时已经完全汉化,成为广东地区的卢姓主力。清朝初期卢姓始入台湾。
宋朝时期,卢姓大约有26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34%,排在第六十二位。一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、河南、浙江,这三省卢姓大约占卢姓总人口的44%,其次分布于河北、福建、安徽、广西、江苏,这五省的卢姓又集中了44%。山东为卢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卢姓总人口的22%。全国形成鲁豫冀、浙闽两大块卢姓人口聚集区。
明朝时期,卢姓大约有51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55%,为明朝第四十大姓。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卢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率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、江西、江苏,这三省卢姓大约占卢姓总人口的47%,其次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山东、湖北、山西,这五省的卢姓又集中了37%。浙江省的卢姓人口约占卢姓总人口的19%,为卢姓第一大省。全国的卢姓人口流动从北向东南迁移,也向南方转移,全国形成了浙赣苏、闽粤两大块卢姓人口聚集中心,卢姓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。
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,而以地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地。秦时,齐国的卢邑也很出名。自田氏代齐,卢氏便散居燕秦之间,其后卢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(治今北京西南)一带繁衍,其中以涿郡的范阳最为旺盛。至汉时,又有卢绾,原从山东迁入江苏丰县,其后裔世居涿郡。同时,有卢氏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。此外,战国后期,卢蒲氏改为单姓卢氏后,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,以后属涿郡。至三国魏时,涿郡改为范阳郡,卢氏便以范阳称,俗称"范阳卢氏"。之后,范阳卢氏历代显赫,一举成为"四海大姓"之一,世称"崔卢王谢",其社会地位高于皇族。魏晋南北朝之际,卢姓开始大举南迁。西晋末年因"永嘉之乱",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;又有一支卢氏迁居东北,后成为辽西卢氏大族。唐代,卢姓在北方的繁衍区域更广,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称,南迁主要繁衍于江西、江苏、四川、福建等地。卢姓于唐末入闽,宋时入粤。元明清之际,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。但卢姓仍以居北方居多,故历代卢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,尤以河北最为突出。可见,历史上卢氏是我国。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。
当代卢姓的分布
当代卢姓的人口已近440万,为全国第五十五位姓氏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35%。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、广东二省区,占卢姓总人口的35.6%。其次分布于河南、浙江、湖南、安徽、河北、甘肃,这六省的卢姓又集中了29%。全国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。
卢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粤海、贵湘大部、赣闽台南部、云南东部、浙江东部、甘肃中部、青海东部、内蒙古西部,卢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48%以上,中心地区可达7.7%以上,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.8%,居住了大约56%的卢姓人群。在北起青海湖以东、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,卢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.24%—0.56%之间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.3%,居住了大约40%的卢姓人群。
卢姓起源之郡望堂号
郡望
范阳郡:秦朝时期置郡,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。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,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。
河南郡:西汉时期改置,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洎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。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。民国时期置河南省。
河间郡:亦称河间府。西汉时期置郡,辖地在今河北河间一带。
淮阳郡:西汉时期置淮阳国,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、鹿邑县、太康县、柘城县、扶沟县一带。
弋阳郡:汉朝初期为弋阳国,三国曹魏改为郡,治所在弋阳县(今河南潢川西部)。
三原郡:即今山西省朔州市。战国时期,朔州归入赵国版图。秦朝时期置雁门郡,治所在善无(今右玉县)。
顿兵郡:亦称彭城、北徐州(今江苏省的徐州市)。
堂号
范阳堂:以望立堂。
河南堂:以望立堂。
河间堂:以望立堂。
淮阳堂:以望立堂。
弋阳堂:以望立堂。
三原堂:以望立堂。
顿兵堂:以望立堂。
专经堂:东汉卢植,少年时和郑玄一起拜马融为师。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,帐后设女乐,在帐前讲书。卢植只专心听讲,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。卢氏后人即以“专经堂”为堂号。[13]
讲述堂:明朝大理学家卢一诚,著有《四书讲述》。卢氏子弟以“讲述堂”为堂号,以纪念卢一诚。
考礼堂:北魏时期范阳人卢辩,官至太学博士,著有注解大戴礼记等书。卢氏后人为纪念卢辩“考礼”的功绩,以考礼堂为堂号。
得闲堂:缘起于卢孝标的《得闲堂集》。
抱经堂:清朝学者卢文弓召,取号抱经,把自己的书斋称抱经堂。卢氏后人以”抱经堂“为堂号。
显承堂:源于福建省漳州市镇卢姓宗祠,意在于彰显先祖卢如金将军功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