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家姓杨姓的历史来源和来历
2024-10-03 23:49:07
杨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,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洪洞县。杨姓是隋朝、南吴的国姓,属于典型的多源流的姓氏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杨姓的历史来源和来历,仅供参考,欢迎阅读!
杨姓的历史来源和来历
一、源于“姬”姓。
姬姓都源自黄帝姬轩辕,姬轩辕之后姬发建立姬周,是为周武王。杨姓主要源于周王室的后裔,有两支:
1、西周初,周武王封其子唐叔虞于唐,后唐叔虞之子燮改国号为晋。晋国传至唐叔虞十一世孙晋武公姬称时,姬称封其次子伯侨于杨,称杨侯,是为杨姓始祖。后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,故又称羊舌氏。至晋顷公十二年(前514年),羊舌氏又为晋所灭,其后裔杨道逃到华山,居住于弘农华阴,复以祖宗封地杨为氏,其后代开枝散叶,繁衍发展,逐步发展为:“杨氏正宗”。(此支杨氏一开始在陕西、河南一带发展,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,并于元朝迁入广东。主要聚居地有:华阴,修武,河内, 扶风,梅县等。)
杨氏始祖
2、西周末,周宣王姬静封其子尚父于杨国(今山西省洪洞县),为杨侯。春秋时,杨国为晋国所灭,尚父后裔遂以杨为氏。
二、源于“扬”姓。
古时有“扬氏邑”,以邑为氏,称为“扬氏”,然古时扬、杨不分,后逐步改为“杨氏”。
三、源于改姓。
1、他姓改姓
唐末,乔复光,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,遂转姓杨,其后称杨氏;訾亮,杨(乔)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,得訾亮,养为假子,转姓杨,改名守亮,其后称杨氏。
北宋,倪炤,仕宋为龙图阁学士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遭流新州。当时,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,藏匿于外祖父家,得以保全。及倪顺长大,念外家杨姓之恩,遂改为杨姓,是为今浙江省诸暨市“概浦杨姓”。
2、它族改姓
三国时,诸葛亮平定哀牢夷(湖南、贵州的僚族分支)后,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、张、杨、李等姓;
西晋氐族首领“百顷氐王”杨飞龙,收养外甥白马氐人令狐茂搜,改其姓为杨氏。
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施行汉化政策,其中的莫、胡、卢姓改为杨姓。
隋初,鲜卑将领尉迟崇随军与突厥交战,力战而死。隋文帝因追忆尉迟崇之功,下诏赐尉迟崇之子义臣为国姓杨氏;
杨姓的堂号
北有同仁堂,南有胡庆余堂,中有四知堂
弘农堂:弘农,地名,古为陕西之弘农县,今为陕西之华阴县,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,故用此堂号。 关西堂: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,博览明经,时人称他是“关西孔子”。 四知堂:杨震当荆州刺史时,非常清廉。有一次,有个学生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。杨震坚决不受,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。那个人还是不死心,笑着对杨震说:“现在是深夜,地点在您的府上,决不会有人知道的,请您收下吧!”杨震义正词严地说: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么说没人知道呢!”后世遂以“四知”为堂号,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风。 此外,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光裕堂”、“赐书堂”、“崇本堂”、“清白堂”、“务本堂”、“绍兴堂”、“瑞本堂”、“绍先堂”、“河东堂”、“栖霞堂”、“秦和堂”、“鸿仪堂”、“安阳堂”、“鸿山堂”、“新杨堂”、“道南堂”、“信海堂”、“北山堂”等。
杨姓历史名人
杨坚:隋朝开国,即隋文帝。北周外戚,于西元581年建立隋朝。励精图治,改革兵制,于西元589年灭陈,结束了自汉末三国以来400余年的分裂局面。 隋明帝杨广
杨广:隋文帝次子,即隋炀帝。战功显赫,开凿大运河,创立科举制,影响后世千年。驾驭辽东,通西域,畅通丝绸之路。
唐朝时代
杨炯:初唐四杰排名第二,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齐名,并称“初唐四杰”。
杨玉环(妃):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。
杨业:初事北汉,骁勇善战,赐姓刘,名继业。北汉亡,归宋,刺代州,积功迁云州观察使,后潘美以忠武军节度使北征,业副之,连拔应、寰、朔各州。会契丹萧氏率众南下,复陷寰州,业等在朔州,蔚州刺史王侁等逼业赴敌,既战而败,援兵不至,力竭被擒,不食三日死。后代杨延昭,杨文广一直为北宋王朝捍卫疆土,杨家将的忠勇事为后人传诵。 杨延昭:民间俗称“杨六郎”,杨业之子,久经沙场,智勇兼备,防守边关20余年,因操劳过度,57岁时病逝于军前,甚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