緌
-
緌字拼音 ruí緌字五行 金
-
緌字部首 糹緌字繁体 緌
-
緌字简体笔画 14緌字繁体笔画 14緌字康熙笔画 14
-
緌字结构 左右结构
緌字的基本解释
緌 ruí 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:“葛履五两,冠緌双止。” 像缨饰的下垂物。 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,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。 系结。 继续。
緌字的汉语字典释义
[①][ruí]
[《廣韻》儒隹切,平脂,日。]
“綏3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古代帽带的下垂部分。
(2)长在口、腹下的针喙。
緌字的康熙字典解释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緌; 康熙笔画:14; 页码:页929第10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儒隹切【正韻】如隹切,𠀤音蕤。【說文】系冠纓也。【詩·齊風】冠緌雙止。【傳】冠緌,服之尊者。【儀禮·士冠禮】其緌也。【註】緌,纓飾。 又【禮·檀弓】范則冠而蟬有緌。【註】蟬,蜩也。緌爲蜩喙,長在腹下。 又【周禮·天官·夏采註】緌,以旄牛尾爲之,綴于橦上,所謂注旄于干首者。【釋名】緌,有虞氏之旌也。注旄竿首,其形橤橤然也。 【集韻】緌,或作綏。詳綏字註。
緌字取名忌讳
1、緌字五行属性为金,根据五行金克木的原理,緌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木的字取名;
2、緌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i或同声调阳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緌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緌字,晚辈忌讳用緌字取名。